js19962014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5-03-07点击:

js1996主站院党发〔2015〕1号

2014年,是学校转型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在毕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员工紧紧围绕学校党委、行政制定的工作思路,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贵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主题,重点开展“一项活动”,抓好“两项工作”,深化“三项改革”,实施“六项工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绩突出

学校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有关安排和部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个总要求,集中学习15次,专题聚焦“四风”查摆问题4次,从9个层面征集师生意见建议,用整风精神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查摆整改了五个方面(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十项规定方面、“四风”突出问题方面、民生实事方面、发展方面)18个问题、领导班子成员34个问题,计划废止3项制度,修改、完善、新建21个制度,解决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7项,为基层群众办实事24项。各学院、部门边查边改项目60余项。全校精简文件215个,清理办公用房436.4平方米,压缩“三公”经费49.35%。形成了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成一站式服务的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建立党委、行政领导每周接访制度;建立二级学院领导进班级、进社团、进寝室“三进”工作机制;建立师生员工进社区服务机制。解决了服务师生员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的转型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活动激发出来的满腔热情转化为改进党员干部作风、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学习风气明显好转,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二是群众观念明显强化,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三是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四是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严格,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不断优化;五是制度建设明显加强,反对“四风”机制进一步完善;六是教书育人氛围更好,教风学风好转;七是中心工作快速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明显提升。

市活动办督导组对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领导最重视、工作最认真、成效最显著”。

学校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着力构建全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体系,强化了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同步推进的意识。作风建设方面,强化监督检查,狠刹“四风”问题,治理干部职工中“慵懒散慢浮贪”现象,严格劳动纪律。专项监督方面,加强对基础建设、物资采购、招生考试、奖助学金、房屋招租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防止违规行为发生。审计监督方面,抓对学校基础建设、物资采购等经济活动的审计,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权利“寻租”空间。全年审签金额达545.24万元,审计金额达2.9701亿元,审减金额达6562.43万元。全年我校党政班子成员、干部职工未受到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理和受党政纪立案调查处理。

同时,学校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为抓手,严格按“1351”工作体系开展党建工作,即围绕中心抓党建工作,抓好党建促发展,立足“三化”强基础,注重“五抓”强队伍,按照“一个模式”(即“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模式)抓好基层党建。2014年,学校人文学院党总支、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保卫处党支部、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生党支部4个党总支(党支部)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转型更名和整改复评成效显著

(一)强力推进转型发展

按照教育部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要求,针对贵州高等教育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实际,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学校作出了由传统师范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战略决策。即:由传统师范类向多科类、学术型向应用型、封闭向开放的转型。在贵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率先实现了转型发展。一是通过努力,学校于2014年4月正式加入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二是省教育厅将学校列为首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并争取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单位。

(二)成功更名为“js1996”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教育部、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教育厅、毕节市委、市人民政府等的关心支持下,2014年5月23日,教育部以《教育部关于同意毕节学院更名为js1996的函》(教发函〔2014〕141号)致函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毕节学院更名为js1996,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成为省内市州高校第一家冠以“贵州”称号的本科院校。

(三)整改复评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成立了整改复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毕节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整改复评工作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复评整改工作,进一步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措施及整改复评时间,围绕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质量保障、产教融合、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扎实整改,各项整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12月27日至30日,学校顺利接受了教育部评估中心专家组的评估。

1.学科专业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是结合地方产业经济结构的升级调整,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思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修订完善了《毕节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发展发展规划(2011~2015)》。二是按照规划,申报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税收学、园林、地理信息科学等5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3个新专业获准招生,学校本科专业增至38个。三是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历史学、特殊教育学等五个专业获贵州省学士学位专业授予权。四是制定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学课程体系,强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五是从专业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对32个本科专业开展校内专业评估,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2.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管理及考核办法。制定《毕节学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同时,制定了《毕节学院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毕节学院新进教师选拔考核办法》、《毕节学院管理及其它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转为专任教师岗位的暂行规定》、《毕节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毕节学院新进教师首次任课暂行规定》等系列办法,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二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从高校、企业等引进、聘用各级各类人才共计65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32人、高级技师(技师)5人。新聘教授4人、副教授47人,进一步改善了教师职称结构。三是进一步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实施教师队伍“下基层”(到企业、到工厂、到中小学)实践计划,共选派了教师100余人次深入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大方绿丰实业有限公司、毕节市体育局等单位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四是选派了44名教师到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相关高校进修、培训、攻读学位。五是与四川外国语大学签订高级英语培训合作协议,派出4名教师到该校进行出国留学英语水平培训。

3.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一是充实了评估中心人员,调整组建了第三届教学督导团,各二级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加强对本科教学质量的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二是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学管理。三是继续实施三级听课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质量制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教师任课资格审核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通过开展教学常规检查、课堂听课、校院(部)两级教学督导、专业评估、试卷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学生评教、教学信息监控等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运行平稳有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四是评估中心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状况分析,建立基本状态数据库,形成2014年度质量分析报告。

4.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

一是制定了《毕节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方案》,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思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政)合作。二是与工信部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合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移动通信3G/4G方向),采取订单式培养,首批招生60名;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设移动通信原理等四个专业实训室;对通过DCNE(大唐移动网络工程师认证)职业资格认证的毕业生,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负责推荐就业,确保学生就业质量。三是与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商洽,获批成为毕节市工程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单位和毕节市第十二批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

5.教学条件显著改善

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压缩其他开支,投入3000余万元,对校内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教学监控中心等公共教学平台及专业实验室进行建设改造,满足了本科教学实习实训的需要,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730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达10200元。二是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新增图书10余万册,生均图书115册。三是增加教学经费投入。2014年教学经费投入12904937元,占学费收入比例的37.11%,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质量工程、教学运行等正常进行;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900万元。生均拨款达到12000元以上。

三、三项改革成效明显

(一)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学校成立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小组会议,研究人事分配制度及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制定了js1996内设机构编制方案,并已通过贵州省编办、毕节市编办审批同意实施,进一步理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体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出台并开始实施《js1996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等相关文件,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二)教学建设改革不断深化

围绕“四能”(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毕节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工程实施意见》,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一是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从2014级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二是全面推进公共教学改革,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范式改革、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制、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能力培养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三是全面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大形成性评价比例。四是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五是出台了《js1996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及经费使用办法》,加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获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9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7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项、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大学生创新项目19项、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1项,获省财政厅、教育厅下达本科教学工程专项补助资金81.68万元,奖补资金80万元。接受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专项检查。

(三)服务保障体系改革成效明显

学校大力推进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工作,实现了从“办后勤”到“管后勤”的转变,保障体系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引进了重庆大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学校的安保、绿化、保洁工作。二是引进专业从事高校学生食堂管理和服务的大型现代化餐饮服务企业——四川西科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安全的餐饮服务。同时,通过改革,进一步解决了学校的临时用工问题。

四、科学研究成绩突出

一是科研项目立项总数历年最高。2014年共立项102项,其中人文社科类44项、自然科学类58项。二是项目立项规格高、有突破。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1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2014攻关项目1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3项、青年项目2项,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和贵州省科技厅、毕节市科技局、js1996科技联合基金项目立项多项,第一次以学校作为承担单位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利用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立项。三是科研经费持续增长,立项经费(不含配套)944.5万元,与2013年度相比,学校科研经费增长57.42%。四是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公开发表论文总数较2013年增长10%;高级别文章数持续增长,SCI、SSCI、A&HCI、EI、ISTP、CSSCI、ISSHP等科学引文收录论文较2013年增长为10%,出版的学术著作数量(部)较2013年增长10%;与地方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服务社会的水平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经费较2013年增长10%。五是申请知识产权授权、研究成果转让转化、为地厅级及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报告4项。六是科研成果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1项,获毕节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14项:著作类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论文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七是聘请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等校外知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鼓励教师举办学术讲座,共举办了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术讲座共97场。

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实现地方高校省级“工程2011协同创新中心”零的突破。与北京煤炭研究院、贵州大学、贵州天福化工有限公司等共同申报获批“贵州省煤化工工程2011协同创新中心”。二是实现地方高校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与贵州大学、兴国集团共同申报获批“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申报获批“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基地”。三是实现学校培养硕士研究生“零”的突破。与西南大学签订协议,两校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招生、专业学位委员会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加强合作。2015年开始招收软件工程生专业学位方向硕士研究生3名。四是新增省级重点支持学科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继续加强生态学省级重点学科和逻辑学等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的建设。五是新增省级创新团队1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土著鱼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创新团队。

六、对外合作交流成果丰硕

一是开放办学取得重要突破。实施贵州省“千人海外研修计划”,首次选派出34名学生分赴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台湾南台科技大学交流学习,真正实现了跨国、跨境联合培养学生。二是承办了“海峡两岸特殊教育研讨会”,邀请台湾师范大学等境外高校专家出席会议。三是积极支持汉语国际教育,选送1名学生作为国家汉办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到菲律宾担任汉语教师,4名学生已完成2015年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申报工作。四是积极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进一步与东盟签约高校深入交流,为春季学期学生交流达成共识。

七、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更加明显

充分借助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贵州大学等对口支援平台,始终坚持“积极、主动、创新、双赢”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提升内涵发展,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对口支援项目,纵深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一是与西南大学启动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二是选派8名干部到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挂职交流。三是与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申请博士单招计划7名,录取5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四是选派16名教师到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南京林业大学进修培训。五是与西南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101人,交流学习本科生36人。六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南大学、贵州大学选派选派7名优秀干部到学校挂职,支援学校。七是西南大学以委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的形式共立项我校13项科研项目,项目经费达55.5万元;联合申报(主持或参与)各类科学研究项目立项5项,项目经费360余万元。

八、校园文化活动亮点纷呈

学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一是建成了传播技能综合实训中心;校园电视台开播了校园新闻联播、流仓之夜、永远跟党走、大学记忆之秀美毕节学院等节目;建成了学院“道德讲堂”。二是大学生创业项目作为贵州省唯一进入西北西南区评审的项目,成功晋级2014“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全国总决选;在“邮储银行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学校学生创作的《如何在农村市场推广邮储银行电子银行》、《苗族剪纸网络营销策划》项目分别获得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在贵州省2014年大学生产品包装设计暨品牌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9名;在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文化与创意设计大赛中我校参评的《木软质手工布艺包装设计》获铜奖。三是组织开展全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完成了合唱《太阳出来了》、《万马如龙出贵州》,小合唱《桃花红,杏花白》、《我们的老支书》、《摘菜调》,群舞《夜郎故里我的家》,小乐器合奏《鼓阵》,管乐合奏《月亮河》等节目的录制参演工作;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中我院报送的作品分别获贵州赛区艺术设计类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贵州赛区表演艺术类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贵州省第三届高校毕业生美术作品展活动中我校毕业生作品中获国画作品优秀奖1幅、入选奖2幅;在第六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声乐比赛贵州选拔赛中学生获流行唱法三等奖1项;在贵州省天翼飞YONG校园好声音大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四是组织参加了全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20人次获前三名,106人次获前八名;在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及第一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的比赛中,我校运动员22人次获前三名,106人次获前八名;在贵州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及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员67人次获前三名,153人次获前八名。

九、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2014年,学校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改善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学校开办了教职工食堂,方便教职工就餐;学校二期公租房300套现已投入使用,一期公租房已完成A、B、C三栋的主体工程,并已启动了三期公租房建设前期相关工作;将绣山学生公寓1、2栋及普通学生宿舍5、6栋由八人间改造为六人间,进一步改善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建成“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提升了高校学生管理服务水平;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健全了“资助育人”体系。

十、对外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

承办了贵州省首届“9+1合作办学联盟”科研管理交流会;承办了全省第八届高校“校长杯”乒乓球赛暨第四届全省“教育杯”羽毛球赛;承办了2014年贵州省高等院校保卫工作研究会年会;承办了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主任视频会议;承接了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第十期)学员到校考察交流服务工作;承办了毕节市2014年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承办了毕节市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等14次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

十一、校园环境更加优美

学校更名为“js1996”后,对校大门进行了改建,更新了校内标识系统;完成了西区综合教学楼的主体装修、外墙装修及外环境建设工程,已投入使用;完成了“三友峰”道路及景观改造工程;完成了教学康复实验楼DJ1和DJ4的主体工程;完成了学生宿舍1、2、3、4、5、6栋室外环境改造工程以及清荷园、仲群楼内庭等环境改造工程,校园环境更加美观、舒适,环境育人的作用更加凸显。

2014年,学校还进一步抓好宣传、党建扶贫、群团建设、国资采购、财务、审计、关工委等各项工作,安全保卫工作荣获“全省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4年,在教育部、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毕节市委、市人民政府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学校转型发展取得新成绩,各项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中共js1996委员会 js1996

2015年3月6日

送:学校党政领导

js1996党委办公室 2015年3月6日印发

共印50份

关闭

Copyright © 2019 js1996   黔ICP备14006958号- 1

学校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1号邮编:551700联系电话:(0857)8330068

师德师风举报邮箱ggcjsc@163.com


XML 地图